北京誠軒2019年秋季拍賣會已于11月20日順利收官,中國書畫、現當代藝術、瓷器工藝品、錢幣四個項目共七個專場,取得了總成交額逾人民幣一億八千六百萬元、總成交率逾90%的穩定成績。
中國書畫共五百余件拍品,成交率86.4%,成交金額七千六百余萬元。李可染山水、人物、牧牛三大題材均有佳作參拍,成績不俗:創作于1970年代后期的《春雨江南》構圖滿密,紅梅如茵般環繞著群山與屋舍,畫面統一在積墨法富于變化的墨色之中,以598萬元為實力藏家斬獲,摘得秋拍桂冠;大幅人物畫《鐘馗》乃畫家成名之作,曾參加1937年第二屆全國美展,出版于民國期刊《美術生活》等數十種重要出版品,經過多番激烈競價,成交于368萬元;另幅《人字瀑》繪制于1954年畫家首次黃山寫生途中,并參加同年九月于北京北海公園悅心殿舉辦的“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覽會”,以230萬元為識者購得;1984年創作的《柳塘渡?!窔v經數次重要展覽出版,是畫家晚年牧牛題材的典型樣貌,亦獲230萬元善價。
黃賓虹1954年繪制、經潘天壽題字的《山亭琴趣》用筆剛健婀娜,表現出畫家暮年對新境界的探索,以575萬元為有志者競得。溥心畬作于1954年的《四季山水坤扇一組》為溥氏極少見的成套組扇,狀寫四季佳色,精妙非常,是贈予李墨云的賞玩之物,現場競投號牌此起彼伏,以逾估價數倍的391萬元交割;另幅《寫經圖卷》系1930年為冒廣生所繪,經袁思亮、朱祖謀等名家題跋,成交于281.75萬元,價格不俗。
張大千《翠屏曲澗》1960年作于巴西,次年贈予六子張心澄,至今仍保留大風堂裝裱原式及大千題名木盒,殊為可貴,交割于299萬元;1965年所繪《驟雨圖》為其潑墨山水的奠基作品,1967年出版之后又稍加潤飾,使畫面構圖更富張力,驟雨中黑云壓頂、山動樹搖之勢頓生,以230萬元成交。
徐悲鴻《耽耽虎視》1941年繪于檳城,上款為任職于南國旅社的友人莊家訓,彼時戰事正酣,畫家以貓喻人,寄寓警世之意,易手于247.25萬元。陸儼少1983年創作的《咫尺愁風雨》尺幅宏闊,色墨交融,獲201.25萬元善價。齊白石《多利雙喜》以喜鵲、荔枝入畫,寓意美好吉慶,以166.75萬元喜落心賞者藏篋。
其他近現代名家作品亦有不凡表現。溥僩《百駿圖卷》筆精墨妙,以82.8萬元被識者收入;于非闇、林思進《薔薇雀》、《自作詞二首》成扇歷經數次重要出版,以高于估價數倍的101.2萬元交割;范曾《鐘馗神威》來源清晰可靠,成交于166.75萬元。
現當代藝術專場成交率64.5%,成交金額一千一百余萬元。林風眠《西湖》繪于畫家初抵香港的1977年,再現記憶中的西湖美景,寄托對過往之緬懷,曾參加1989年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林風眠九十回顧展”,是畫家珍愛之作,以425萬元善價易手,拔得本場頭籌。蘇天賜《白百合》繪于1996年,是畫家晚年靜物題材代表作,風格清逸優雅,頗受藏家關注,多番競價后成交于161萬元。羅爾純《黃色的花》是其旅歐時期少有的靜物寫生,融合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色彩明麗且極富東方情調,以58萬元成交。倪貽德《建設中的長江大橋》作于1956年,收錄于同年《美術》雜志,藝術價值與史料價值并存,以26萬元被有識藏家競得。新銳年輕藝術家成績不俗,屠宏濤《拱門與玩偶》成交于23萬元,宋琨、張雪瑞等亦皆有亮眼表現。
瓷器工藝品專場拍品近一百五十件,成交率87%,成交金額二千六百余萬元。明清官窯部分,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高足盤,內外壁繪纏枝花卉紋和海浪紋,蘇麻離青料特征明顯,相同品種存世極罕,最終以419.75萬元獲得本場最高價;清雍正斗彩纏枝蓮紋瓜棱式小瓶,為宮廷賞玩之器,來源清晰,流傳有緒,成交于333.5萬元;清雍正仿鈞天藍釉葵式尊,為唐英研制的仿鈞釉新品種,存世少見,以310.5萬元為資深藏家購得;清乾隆窯變釉如意耳折肩瓶,釉面藍、紫、月白色自然流淌,變幻交融,最終以126.5萬元易主;清雍正斗彩如意貫套紋碗一對,風格清新婉約,以80.5萬元喜入識者藏篋。
工藝品部分,元青玉蹲龍氣勢卓然,雕刻線條深峻而古拙,為皇帝玉輅的裝飾構件,于研究宋元時期宮廷禮儀制度大有補遺之功,最終以46萬元為藏家慧眼識得;清康熙竹雕西園雅集圖筆筒,外壁高浮雕技法純熟,人物形象生動,場景熱鬧,成交于25.3萬元。
錢幣項目三個專場斬獲總成交率92.6%,總成交金額七千二百余萬元的佳績,為2010至2011年市場高峰以后錢幣項目總成交最高金額,同時刷新多項公開拍賣最高成交紀錄,為錢幣收藏市場帶來巨大推動力,充分彰顯了目前行情的堅挺及良好的收藏前景。
《古錢?金銀錠》專場拍品近二百八十件,成交率96%,成交金額一千一百六十余萬元。第六度推出的“麗莊藏中國銀錠”系列專題,六十件拍品全數成交,其中拍前即備受矚目的清代四川光緒“二十一年、海防、匠福泰號”十兩圓錠,系清末川省協撥之海防捐輸,經多輪競逐,最終以46萬元成交,創清代四川銀錠公開拍賣最高成交價格;甘肅“民國年造、甘肅省、管保來回”五十兩方寶,品相完美,以36.8萬元為心儀者收獲。其他銀錠精品亦表現不俗,明代廣東廣州府椒木銀五十兩銀錠,具有財稅史、軍事史實物史料價值,以41.4萬元善價易手;清代江西“咸豐六年伍月、臨川縣、伍拾兩、匠元遠”方寶,成交于37.95萬元。
《馨悟堂集藏暨紙幣》專場拍品八百五十余件,成交率89%,成交金額八百四十余萬元,穩中有升。民國元年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加蓋改作中國銀行兌換券上海地名拾圓,系中國銀行成立之初,暫以回收之清鈔加蓋改作臨時行用,短暫流通,所見寥若晨星,獲27.6萬元善價。時隔十年再度現身的“馨悟堂集藏”專題,贏得各界廣泛關注,五百件拍品全數以逾估價數倍甚至數十倍成交,充分顯示了傳承有緒的名家舊藏對收藏者的巨大吸引力。
《機制幣》專場拍品九百二十余件,成交率95.1%,成交金額五千二百余萬元,拍賣現場座無虛席,競投熱烈。其中,清代、民國機制銀幣部分表現尤為搶眼,近750件拍品,成交率高達97.9%,珍稀品種捷報連連。民國十八年孫中山像背地球雙旗圖壹圓銀幣樣幣,雕刻精美,存世寥寥無幾,經競投者輪番搏殺,價格不斷攀升,最終以310.5萬元為實力藏家斬獲,執錢幣項目成交價之牛耳,同時刷新此一品種國內公開拍賣最高成交紀錄。此外,1896年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雕模試鑄“老江南”三錢六分銀幣樣幣,鑄工精湛,以230萬元為志在必得者所獲;光緒三十三年北洋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銀幣樣幣,系北洋鑄幣第一名品,成交于189.75萬元;光緒十年吉林機器官局監制廠平柒錢銀幣,集珍罕品種與PCGS冠軍分數于一身,以172.5萬元入識者藏篋;1898年江南戊戌“珍珠龍”長刺版銀幣,版式珍稀,品相超群,獲126.5萬元佳績,以上四枚均屬目前同品種銀幣公開拍賣最高成交紀錄。